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 (10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8:15
文章来源:www.1234la.com
访问次数: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是指针对医疗风险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如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费用等,这些风险可能给医院或医生带来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失。因此,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识别、评估、控制和减少这些风险,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医生的职业安全。以下是有关于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1
一、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含义与工作职能
现阶段,由于医保基金在社会公众的基本保障中处于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民众,医院要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管理,确保合理使用基金,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为内部控制的开展提供保障,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是在医疗保险的各职能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关联的条件下,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现阶段,在医保基金的日常工作管理中,财务部门之间的职责的落实与监督控制还需要各项措施协助完成,从而为医保基金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现阶段,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完善医保基金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促使工作规范,创新工作模式。
二、改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的意义
(一)促进社医保行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作为基本的保障机制融入了日常生活,受到参保人员的关注与监督。医疗保险发展至今,其工作内容与责任越来越完善。就目前形势上看,想要打造更加科学规范的基金管理机制,必须强化内控,健全医保基金财务管理,为医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运作对参保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保障有一定影响,让参保人员参与到基金实际运作的工作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更好的促进医保基金内部管理机制的构建。对于医保工作中凸显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良好的基金管理环境。
(二)对于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医保基金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内部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内容,内部控制的环节较多,想要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更加完备的管理机制以及加大基金财务内部管理力度。当强化内控,健全医保基金财务管理机制后,在保证医保基金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的同时,还能为方针政策的落实提供动力,为社会保险机制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可以有效降低基金运营风险
医疗保险基金供给的有限性和参保人员需求的的无限性两者矛盾突出,建立医疗消费分摊机制,控制不规范的行为,从而降低欺保、骗保等风险。目前,我国医疗保险政策和制度不够完善,审查手段不够,造成大量资金流失,这些现象给医疗保障带来了严重影响。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医保基金财务内部管理机制,推进医保控费工作更科学、规范,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从基本上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此保证医保基金的运营安全。
三、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优化措施
(一)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想要建设健全良好的医疗保险财务管理机制,必须对授权制度重要性有一定的意识。站在医院的立场,首先要确定机构内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权限,关于人员也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以此为基础再对岗位职责以及权利做出更详尽的规定,从而建设更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就需重视管理和控制职责的详细分配和细化各项工作,确保后续相关工作能够正常高效率的开展。有了这些作为铺垫,还要不断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对内部工作进行分工时,尽可能使机构内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工作当中,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此外,对已完成的工作应当认真仔细的进行全盘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解决方案,以防后续工作过程中再度发生相关问题。核查过程中要着重落实关键控制点的监督工作。对于工作内容的重点部分,要加大关注力度,严格要求按照线管规范制度进行开展,尤其要对工作过程中的基金支付、权责应用和资金审核等流程加以重视,对相关凭证实物要加强管理力度,确保工作监管的有效实施。
首先,病人在住院期间,住院医师严格对病人的各项保险资料进行比对确认,保证其信息相符,以防未参保病人冒用他人信息办理住院报销,其次,医院的报销流程必须与机构内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保持一致,最好选择由计算机操作报销全程,相关票据的管理也要符合规定和要求,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人为弄虚作假骗取医保基金的情况。最后,财务管理部门和医保部门应当定期进行账务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并相应进行解决,对问题视其严重性进行上报。
(二)加强完善财务数据分析力度
医疗保险工作要得到强化,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单位需注重加强对财务数据分析制度的健全,强化对各项数据的处理效率,确保各项数据有效整合,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并形成定期的报告,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及时把控基金运作情况。在上述基础上,再对医疗基金的实际运作情况定期出具分析报表,使机构内的领导在报表的辅助下及时掌握基金的实际运作情况,给出完善的调整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的方案。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机构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对财务分析指标的构建
就目前的而言,医保基金运作体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在系统和账务分开的背景下,需要更合理更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和数据,使不同期间的基金运作情况得以详尽反映,能够实时监控基金运作动态,确保基金机构得以正常运行。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指标体系。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需要依据日常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及所统计的数据,对医疗保险待遇作出详尽分析与对比,再对参保人员报销的比例按不同程度进行区分,以便开展工作。其次,还需安排好分析频率。定期按相关指标和费用控制的关联性,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再对各类指标分析次数进行分类,明确各阶段的相关指标,加强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力度,确保各项指标都是有效的。最后还要建立对分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惩罚制度,确保精确核算数据。
(四)设立动态管理机制
对基金的开展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基金运作的安全得到保证,给参保人员提供全面且适当的医疗保障服务。在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还需加强动态管理制度的全面建设,使基金工作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保证。在此期间,要求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切实做好核算与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对各项指标做到实时监控,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高效规避运作风险,确保医疗基金能够安全应用。此外,还需详细梳理核算流程以及内容,当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加强核查力度,把控好基金支付相关工作。
四、结语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医保基金已不断发展成为人民医疗服务提供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汇总整理,搭建更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风险的管理,确保医保基金管理的工作能够顺利開展,使医保基金的稳定性、安全性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当代需要不断加强医保基金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这也是前时时代趋势,同时也将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好对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合理性,给社会整体医疗保障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
一、行动目标
以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建设完善的医疗保险经办风险管理体系为主线,以落实内控要求为核心,以各股室为重点,以各股室、定点医疗机构自查和检查组现场检查评估相结合为手段,明确风险管理“一把手”责任制,不断夯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基础,健全风险管理各项制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落实风险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实施范围
各股室、各定点医疗机构。专项行动以各股室为主要检查对象,以财务及相关业务为检查重点,逐项核对相关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要坚持注重实效,确保各项检查内容有可以衡量的客观标准和检查手段,绝不放过任何风险点和风险环节。
三、工作进度
(一)自查阶段(时间:20xx年8月20日-11月31日)
由各股室按照《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检查评估指标》(见附件)针对医疗保险进行自查评估,并从9月起,各股室每月10日前将《社会保险经办风险专项行动进展情况调度表》(见附件)报送医疗保险风险管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15日前汇总后上报州医保局。各股室在自查结束后要进行自查打分,并明确整改措施及整改完成时限,形成自查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形成本单位的自查报告。
(二)评估检查阶段(自查阶段结束之前)
评估检查由财务、审核、信息技术等方面人员组成检查组,在各股室、定点医疗机构自查的基础上开展检查。评估检查坚持现场检查与现场培训、业务指导相结合,做到边检查、边培训、边整改。
(三)评估检查汇总阶段(20xx年12月1日-12月9日)
医疗保险风险管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梳理各股室和各定点医疗机构风险管理自查报告,分析各股室、各定点医疗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上报州医保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风险管理“一把手”责任制。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负责人,负责对本单位医疗保险风险管理专项行动做出整体安排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自查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各股室要按照《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检查评估指标》中的30项标准结合本股室的工作对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结合本院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保险风险防控制度。
(三)与组织开展反医保欺诈行动紧密结合一并实施。各股室、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将此次专项行动与严厉打击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欺诈行为相结合,(省人社厅省公安厅省卫计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严厉打击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欺诈行为的通知》,在严厉打击医保欺诈犯罪行为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找准经办环节的风险点,落实好风险防控措施,切实提高医疗保险风险管理水平。
(四)细化工作部署。医疗保险风险管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检查标准、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程序等。
(五)加强督促指导。评估检查组要按照《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检查评估指标》中的30项标准对各股室进行督促指导,各股室要根据工作分工加强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督促指导,不放过任何风险点和风险环节,确保专项行动工作高标准完成。
(六)加强资料归档。医疗保险风险管理专项行动实行痕迹化管理,医疗保险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对专项行动开展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并分类建立专卷,以备上级部门检查。
五、及时报送工作进度
各股室及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按照要求及时向医疗保险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纸质材料由股室负责人和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并报电子版),医疗保险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阿州医险办〔20xx〕49号文件要求及时向州医保局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3
医疗风险是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者或医护人员造成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危险因素,对医务人员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或医务人员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的活动,即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并方案。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一)成员名单
组长:陈寿川(院长)
副组长:王珲(副院长)
成员: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药剂科后勤服务部设备科
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谢丹任办公室主任,饶家均、令狐晓梦、倪琨任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审议医院风险管理年度工作报告;批准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确定医院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2.了解和掌握医院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做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
三、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其范围包括:
(一)诊疗护理过程
1.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未及时抢救。
2.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3.对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4.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5.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6.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畅通或不能及时到位。
7.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经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会诊。
8.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9.对危重患者未做床旁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
10.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1.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患者返回病房24小时内未诊查患者。
12.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13.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手术未能按期进行。
14.未落实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或检验项目不齐全,或知情同意书签署不规范。
15.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或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16.错发、漏发药物。
17.处方中药物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明。
18.违反相关规定使用医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19.采取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用错试管等非患者原因导致采集量不够需重新采取。
20、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欠妥,存在院内患者交叉感染的隐患。
21.漏报、错报、迟报传染病,或遇有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集体中毒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
22.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科室或转入科室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
23.抢救设备及药品准备不充分,导致患者抢救不及时。
24.其他未引起人身损害后果,但由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医疗文书书写
1.门(急)诊医师未按时书写病历或记载内容不全。
2.未把患者不配合诊疗、拒绝诊疗或自动强行出院等特殊情况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历中。
3.未在门(急)诊或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等重要内容。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手术记录、麻醉记录等。
5.未及时与患者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书、沟通记录。
6.二级以上手术未及时进行术前讨论,或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报告,或无术前小结、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要点等。
7.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对术中阳性发现描述不细,或对术中出现的意外和失误未能如实反映,甚至在记录中造假、隐瞒。
8.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其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或缺少与家属的谈话并签字的记录,或有记录而无家属签字。
9.凡决定转科的患者,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记录,对转院或自动出院的患者,未及时签订自动出院(转院)同意书。
10.病历涂改严重,书写错误或缺乏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内容,或造成病历等资料缺损、丢失。
(三)医技后勤
1.抢救药品、材料未及时补充、更换。
2.供应过期物品、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
3.急救设备、器材出现故障。
4.医技科室对于仪器、设备疏于检测维修,导致检验检查结果失真。
5.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
6.漏填、错报检验检查结果,或丢失检查申请单、结果报告单。
7.检验检查标本丢失。
8.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保留(存)时间短于规定时间。
9.检验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并提议重新检查,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未主动上报。
10.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超过极量等。
11.供电、供氧、供水系统未定期检测而影响使用。
12.停电、停水未及时通知到病人或停电、停水未按应急预案处理。
(四)医德医风
1.态度冷漠,语音粗暴。
2.玩忽职守,擅离岗位。
3.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4.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手术、发药过程中有聊天、打手机等不良行为。
5.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6.出现其他医德医风问题。
(五)医护人员安全
1.诊疗、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医务人员身体伤害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接触化疗药物、传染病等导致的伤害。
2.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及伤害。
二、医疗风险的评估
医疗风险分为三级预警:
1.一级预警:虽发生医疗风险,但未产生后果,未引起医疗纠纷。
2.二级预警:
(1)发生医疗风险,未产生后果,或产生的后果较轻,但病人已投诉。
(2)一年内,发生两次一级预警的。
3.三级预警:
(1)发生医疗风险,产生严重后果或造成患者死亡,酿成严重纠纷。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损坏的。
(3)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损害的。
(4)一年内,发生两次二级预警的。
三、医疗风险的防范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科室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上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各临床、门诊科室应尽量按照本科室疾病收治范围收治并诊疗患者。
2.在手术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对科室手术级别及人员资质进行规范。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并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出现问题后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及上报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修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必要的经济处罚等形式,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及药品,必须定期检查,维护并有相应记录,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保障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时性,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抢救设备的附件,如电源插座等,一并列入检查范围。
2.对实验室检查设备及全院其他检查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及按相关规定进行质控,避免出现错误报告,误导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一)科室管控机制
1.各科室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生的各类不良事件要及时登记并上报相应职能部门。
2.科主任或上级医师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规范诊疗行为等措施,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及监督,从中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出错误并改进,防止医疗风险的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3.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医疗风险和差错,及时认真分析讨论,制定纠正措施,并监督整改。
4.对严重的医疗风险和差错,科室必须及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如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从严处理。
(二)医院管理机制
1.通过对科室的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及时发现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
2.调查分析发生医疗风险的原因,判定医疗风险的性质,根据情节及责任,要求医疗风险责任人或科室限期整改。
3.检查、监督医疗风险当事科室和责任人对医疗风险的整改情况,对于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并存档。
五、处罚
1.医疗风险处罚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2.医疗风险处罚分为:口头警告,书面检讨,通报批评,技术职称低聘,待岗学习,追偿经责任等。
3.医疗风险责任人或科室根据医疗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予以上述处罚,对构成医疗纠纷的,则按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执行。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4
根据临沂市《“规范执业行为,防范医疗风险”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结合当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增强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防范医疗风险,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二、重点内容
对照《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普法宣传、医疗机构自查的基础上,对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情况。是否建立投诉接待制度;是否设置统一投诉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是否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等培训;是否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药剂、血液等的进货查验、保管等制度;是否存在使用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药剂、血液的行为;发生医疗纠纷是否告知患方解决途径;是否按规定封存、保管、启封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是否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重大医疗纠纷等。
(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是否按规定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开展医疗新技术是否开展技术评估和伦理审查;开展具有较高医疗风险的诊疗活动是否提前预备应对方案防范突发风险。
(三)病历书写与管理情况。是否按规定填写、保管病历资料,是否按规定补记抢救病历资料;是否对医务人员电子病历权限严格管理;是否存在病历签字人员与实际诊疗人员不符的情形;是否按规定为患者提供查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等。
三、时间安排
(一)自查普法阶段(7月份)。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县局将指导医疗机构通过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彩页等活动,积极推进普法宣传。督促医疗机构建立自查制度,使医疗机构变“要我依法执业”为“我要依法执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二)监督检查阶段(8月份)。按照《条例》涉及的相关内容,县局将组织开展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民营机构)监督检查。针对检查情况,制作书面反馈意见,督促整改,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整改提高阶段(9月份)。对监督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梳理分析,对反复发生、频繁出现的问题,通过采取监督检查“回头看”等方式进行重点治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四)总结分析阶段(10月份)。汇总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相关数据整理分析,评估典型案例及工作成效,于10月10日前将专项治理工作总结和附表1、2原始表报送监督执法大队卫生监督三科。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活动是加强医疗管理,提升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各医疗机构要认真统筹谋划,合理确定实施步骤,采取有力保障措施。做到将专项治理与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检查、国家“双随机”监督任务统盘考虑,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强化督导检查,保障工作取得实效,使专项治理真正达到“规范执业行为,防范医疗风险”的目的。
(二)因人施教,科学组织人员培训。《条例》2018年10月1日起颁布实施,各医疗机构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县局相关业务科室和监督执法大队要认真研究法律适用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依法履行法律职责。
(三)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各医疗机构要建立本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健全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形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县局将日常质量安全监管情况纳入等级评审、专科建设、绩效评价等重点内容,对于重大质量安全隐患、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实施“一票否决”,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切实保障诊疗安全。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5
为进一步整合全县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应急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构建和谐卫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生外出会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医疗风险伴随医疗行为在诊疗过程中发生,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应急保障意识,提高化解医疗风险的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医患双方安全,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二、成立领导小组及专家组
为确保医疗风险应急保障制度的落实,成立以卫生局局长刘春明为组长,副局长张四清、翁建忠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和医疗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内儿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防疫科等五个专家组(附件1)。
三、专家组职责
负责对转诊来的患者组织有效的诊治及院内会诊;接受卫生院邀请外出会诊,对基层卫生院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培训新技术、讲座,包括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手术指导;参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处理;参与医疗纠纷的化解工作。
四、转诊制度
(一)转诊原则
1、知情选择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
2、分级管理的原则。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在基层卫生院为诊治,疑难病、危急重症转上级医院确诊治疗。
3、资源共享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交流,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4、逐级转诊的原则。对于转诊转院,首先应该选择本县转诊机构。一般卫生院转岩溪二院或县医院;岩溪二院转县医院;对危急病重、病情复杂的患者,且县医院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县医院应做好与上级医院联系并及时转诊。遇有职业病、精神障碍性疾病急性发作等特殊患者须紧急转院,可直接上转至相应的市级专科医疗机构。接受转诊的本县医疗机构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经得患者同意,转回原卫生院继续治疗。各级医疗机构不得私自截留不具备治疗条件的患者。
(二)转诊指征
1、临床急危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3、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救治能力受限的病例。
4、疾病诊治超出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5、需定点医院治疗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
6、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
(三)保障措施
1、各医院应建立转诊的绿色通道和制定合理的转诊流程。有专人负责,能及时联系,方便沟通协调。
2、患者需要转诊转院的,主管医生须按规定书写病历、转诊记录和“转诊告知单”(附件2)。患者或其家属同意或不同意转诊均需在病历上签名。因病情紧急无法进行正常申报的,可先转院,但需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3、专家组负责对转诊来的患者有会诊并组织迅速处理的义务,确保快速接诊、快速会诊、快速治疗。
五、医师外出会诊制度
(一)会诊邀请原则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提出邀请,受邀单位也不得派出医师外出会诊。
1、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2、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备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3、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况。
(二)会诊程序
1、下级医疗单位需要邀请专家会诊时,邀请会诊单位应当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并按要求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邀请同时上报县卫生局医政科备案,便于协调管理。
2、会诊医疗机构接到会诊邀请后,由医务科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统一安排会诊人员。未经医务科同意,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外出会诊。会诊医疗机构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诉邀请医疗机构。
3、外出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详细了解病情,全面诊察患者,按规定书写医疗文书,帮助、指导邀请会诊单位解决医疗问题。
4、医师在会诊过程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及时转院。
5、会诊医疗机构由于会诊产生的收入,应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并按照有关规定即时给付会诊医师合理报酬。
(三)保障措施
1、医疗机构要将本单位简况、特色及专家特长、设备拥有情况及优惠政策编印成册,分发至基层卫生院,要增强卫生院医务人员与上级医院相关科室主要医疗骨干的联系与沟通,增强互信,为定向转诊提供条件。
2、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的管理,建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档案,并将医师外出会诊情况与其年度考核相结合。
3、医师在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会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处理。
4、医师外出会诊违反《执业医师》有关规定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处理。
5、医疗机构违反医师外出会诊原则,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6、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医疗单位医技人员必须服从县卫生局统一调配。
六、医疗纠纷防范应急管理制度
(一)防范原则
1、医院必须围绕医疗质量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核心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按需进行调配。
3、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互相配合。
4、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6、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二)防范重点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结者。
4、病情复杂,或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
7、发生院内感染者。
8、住院预交金不足者。或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9、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0、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三)防范要求
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病人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2、所有“绿色通道”在开通的同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预计医疗费用,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并且要履行知情同意,由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3、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
4、合理使i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严禁滥用抗生素。
5、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6、关键部位,必须配备抢救设备,并保证随时可用;在接到急诊检查申请后必须尽快安排。
7、保证药品的正常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抢救药品及时至位。
8、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诊疗常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向患者(家属)尽充分告知义务。
9、医师外出会诊或邀请非本院医师来院会诊必须履行正当手续。
10、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病历书写,严禁涂改、仿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11、病人实行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病人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
1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病人,各科必须以病情和病人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各自借口拒收病人。
13、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4、对于危重病人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组织专家组会诊。
15、涉及多科室的急诊抢救病人,及时报告并积极抢救生命,医务科或院总值班要协调组织专家组参与抢救。
16、要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内容均应有文字记录以及患者或受权人签字。
(四)保障措施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争议,需立即通知上级医生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不得隐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2、由医务科会同科主任共同查找原因。或由医务科组织多科会诊。
3、医务科指定一名专家组成员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由专人解释病情。
4、由医务科根据患者或家属的要求决定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病历内容。或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
5、遇家属或病人情绪激动,不听劝阻或聚众闹事影响正常秩序者,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派出所人员到场,按治安管理条例办理。
6、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尽快妥善处理。
七、本实施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县卫生局将把医疗风险应急保障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及落实方案,并于2009年4月15日上报县卫生局医政科。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6
为了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好我院防汛抢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省、市、区关于防汛预案修编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我院防汛应急预案。请按照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认识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渡汛。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当出现大的洪水汛情时,要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重点目标,全力抗洪抢险,力争做到万无一失,除承担本院的防汛抢险任务外,按照各自的职责,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投入全区的抢险战斗。
二、组织机构及医疗救护队伍
1、防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科室负责人为科室第一责任人,并在灾情发生时负责本专业的救护工作。
2、医疗救护队
医疗救护队12人,主要负责本单位和防保范围内的医疗救护工作。
三、职责及任务分工
1、防汛领导小组职责: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本院内的防汛工作和防汛检查,负责本院和辖区范围内的抗洪救灾中的医疗护救工作和灾后的卫生防预工作指导。制定抗洪抢险医疗救护工作预案,按防汛要求在本单位内组织储备抢险物资,完成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传达院防汛领导小组指令;负责具体协调、安排抢险应急队伍和救护车辆,确保医护人员、防疫人员及时赶到受灾现场开展工作;负责信息的传递和情况上报等工作。
3、具体职责和人员分工
院长薛俊峰负责本院防汛工作总指挥,负总责。组织、指挥、协调本院的防汛及抗洪抢险工作。积极配合所在街道办事处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负责区指挥部或指挥长、副指挥长安排的其他防汛抢险工作,并就防汛及抗洪工作对指挥长负责。
副院长刘碧怀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医疗救护,药品器械的保障,人员培训、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处理。
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主任王建,协助院长开展工作,重点负责全院汛期安全督查、隐患排查、落实整改,物资保障、组织、联络工作。
四、防汛抢险工作的基本要求
1、根据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每年汛后:一是应在整理上报资料、总结经验的·同时,针对汛期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加以认真解决,及时消除防洪隐患。二是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搞好防汛基础建设,在每年5月1日前,完成本院内的排水设施的疏淘、抢险物资的筹备、防汛器材的检修和抢险救灾预案的完善等汛前准备工作。
2、组建医疗救护队,并储备充足的医疗救护、消杀药品、工具、车辆。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在院内设立防汛值班室,将领导及抢险队伍成员的电话号码公布上墙,保证通讯畅通,及时通报信息。主汛期,主要领导要坚守岗位和组织好24小时值班检查,遇特殊情况外出,由指定接替人指挥。
3、一旦出现灾情,抗洪救灾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全院职工要在区卫生局防汛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在院防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无条件服从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五、防汛值班
在汛期,我院必须保持24小时值班。总值班人员由每日病房值班医生负责。值班室固定设在医生办公室,装设固定值班电话。防汛负责人及防汛工作人员在汛期均处于待命状态,联系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
防汛值班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准时到岗;
2、不得擅自离开值班岗位;
3、及时向有关部门、辖区、相关单位通报雨情、汛情;
4、一般事务自行处理,特殊事件或遇紧急汛情、灾情在处置的同时,应立即向上级防汛部门或区防汛值班室报告;
5、认证做好值班记录;
6、做好交接班工作。
六、应急相应程序
1、红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Ⅰ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红色汛情预警(Ⅰ级)信号”半小时内,应迅速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1)全面启动我院防汛预案,按预案要求开展我院的抗洪抢险工作;
(2)即使我院没有出现灾情,也要进入警戒状态,全力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3)配合执行由区防汛指挥部指挥的全区重要的抢险工作;
(4)无条件地按区政府命令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5)及时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协助对灾区和受灾单位开展自救工作;
(6)做好受灾地区的消杀准备工作;
(7)处置情况应在处置开始的同时电话报告区防汛办,1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防汛指挥部;抢险救灾工作的总结评估在2日内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2、澄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Ⅱ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澄色汛情预警(Ⅱ级)信号”1小时内,应迅速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1)我院进入警戒状态,院内医疗救护队成员随时待命,领导小组立即到岗;
(2)到辖区内的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如出现灾情、险情,应提前进入紧急状态,抢险救灾按预案组织实施。
(4)处置情况应在处置开始的同时电话报告区防汛办,1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防汛指挥部;抢险救灾工作的总结评估在2日内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3、黄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Ⅲ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黄色汛情预警(Ⅲ级)信号”1小时内,应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1)我院进入预警值班,分管领导或代管领导上岗值班;
(2)对重要防汛排涝设施进行巡查,出现洪涝的地区迅速实施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在1小时内分先后用电话和书面两种形式报告区防汛办公室或区防汛值班室。
4、蓝色汛情预警响应程序(Ⅳ级)
我院收到(包括被通知到、看到等)“蓝色汛情预警(Ⅳ级)信号”,应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1)我院防汛办主任或其他防汛工作负责人到防汛值班室值班;
(2)出现小洪涝的地区及时组织人员实施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在1小时内分先后用电话和书面两种形式报告区防汛办公室或区防汛值班室。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7
开展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内医、药、护、技等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利用信息技术的自动筛查、自动对比、自动排序、自动公示功能,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需进一步审查的重点,实时有效遏制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一、医德医风。
(一)加强医德医风学习教育。定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纪律法制学习和教育,加强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医务人员上岗培训、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执业资格考试、职称晋升考试的必要内容。
(二)改进完善医德考评制度。与日常监管和科室日常考核结果相结合,细化工作指标和考评标准,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把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和定期考核直接挂钩。
(三)健全医德医风问题投诉和查处机制。畅通投诉渠道,规范线索管理,问题线索集中管理、逐件登记,定期研究、集中排查,确保群众反映的医德医风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
二、临床诊疗。
要以临床路径管理为主要抓手,实现临床诊疗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可控化,规范诊疗行为,防止过度医疗。
(一)增加管理病种。认真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基础上,扩大管理病种,逐步把医疗机构主要病种全部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二)规范路径内容。医疗机构要在卫生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细化各病种临床路径,制定临床路径文本,优化诊疗流程,明确治疗药物,限定使用耗材,科学测算并严格控制单病种诊疗费用。临床路径文本经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
(三)加强实施过程监控。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强化对入径标准、路径变异的监控,对出径病例进行监测、预警,不断提高路径入组率和完成率。
(四)强化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完善临床路径相关信息收集和数据报送制度,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合理用药相关指标(手术患者重点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类型、应用天数等指标,非手术患者重点是主要药物选择等指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等效率指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等卫生经济学指标。根据评价情况,要不断修订、完善和改进临床路径。
三、临床用药。
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用药监控,防止不合理用药。
(一)加强药品来源监控。规范医疗机构用药来源,严禁使用非经医疗机构统一渠道采购的药品。临床急需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外的药品,执行备案采购制度。
(二)开展基本药物使用监控。对科室、医师基本药物的使用数量、金额、比例等进行排名,对名次靠前的进行公示,鼓励医师更多地使用基本药物。
(三)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监控。重点加强抗菌药物使用量、分级管理和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监控,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使用强度和使用率,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加强超限处方监控。对单张门诊处方(中药处方除外)设定“金额、品种、时间”三个上限,由职能科室进行审核监督。
(五)实行药品“三双”监控。将抗菌药物、心脑血管、肿瘤、血液制品等药物纳入监控重点,对医院单品种用药数量、金额实行“双排序、双公示、双监控”,对排位靠前的科室、医师定期在院内公示。
(六)组织开展处方点评。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进行内部公示,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实施教育、批评、谈话、告诫、处罚等措施;对存在不合理增长的药品,实限购、暂停采购等措施。
四、医用耗材。
(一)来源监控。推进耗材规范化管理,严禁使用未经医疗机构统一采购的医用耗材。医疗机构自采的医用耗材,成立专门管理委员会,按规定进行集中采购。对临采性强的高值植入性耗材,招标选择生产企业。严格供货渠道,积极参加以省(区、市)为单位的高值耗材集中采购。严禁处(科)室和个人自行采购。
(二)资质监控。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严格进行资质准入管理,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不得在医疗机构使用。
(三)使用监控。对高值耗材使用,认真履行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制度,严格使用程序,强化使用合理性审查,防范使用中的廉洁风险。
(四)重复使用监控。根据耗材编码的.唯一性监控高值耗材重复使用,通过收费数量与出库数量的对比监控低值耗材重复使用。
(五)跟踪监控。对植入性高值耗材,全部建立患者档案,运用出院患者回访系统进行定期跟踪服务,为耗材的采购和使用提供技术依据,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五、医用试剂。
积极建立完善试剂管理系统。
(一)采购监控。积极参加以省为单位的试剂集中采购,对医疗机构可以自采的试剂,严格执行采购规则,严禁使用未经医疗机构统一采购的试剂。
(二)出入库监控。对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的试剂,要统一验收、编码后管理,无验收或非集中采购的产品不得入库、不得付款。
(三)使用监控。强化对试剂质量和使用数量的监控,严防发生质量事故和乱收费等问题。
六、大型医疗设备检查。
重点防范过度检查。
(一)监控检查阳性率。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按科室、医师进行排序和公示,对低于规定标准的,进行审查。
(二)监控检查权限。严格遵守检查权限,严禁非临床医师开具检查单,严禁使用未经配置审批的大型医用设备。加强对同一名医师既开检查单又执行检查情况的监控。
(三)监控重复检查。除需要连续观察病情变化的患者外,对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同日重复检查的病例进行重点筛查,审核检查的合理性。
七、医疗收费。
通过公开栏、电子屏等多种方式,公示药品、医疗服务等价格信息,供患者监督。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监控,防止乱收费。
(一)监控药品、耗材加成率。将物价部门规定的药品、耗材等加成标准,与医疗机构实际执行的情况进行比对,超过规定的,及时纠正。
(二)监控超标准、超范围、重复收费。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督促纠正。
(三)监控越权收费。按照规定的科室收费权限,对越权收费问题进行审查。
(四)监控逻辑错误收费。按照住院时间、收费次数等逻辑关系,筛查诊疗、护理、吸氧等收费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审查和纠正。
(五)监控住院限额费用。根据医院实际,对一个时段的住院费用设定一个规定上限进行监控,筛查可能出现的收费问题。
八、统方管理。
建立医疗机构统方管理制度,重点防止为商业目的统方。
(一)加强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以药房、信息中心(科)为重点,健全管理制度,严禁任何人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进行商业目的统方或为医药营销人员统方提供便利。
(二)加强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药品、高值耗材统计功能管理。对医疗机构各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医疗机构信息的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有关药品、高值耗材使用等信息专人负责、加密管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统方行为进行监控,防止为商业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和临床科室有关药品、高值耗材用量信息。
(三)严格统方权限和审批程序。医疗机构其他部门或人员如因工作原因需要了解用药和高值耗材用量的情况,应严格按照程序审批、查询,未经批准不得统方、查询。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备份数据信息的管理。对备份数据加密管理,防止利用备份数据统方。
(五)加强对软件信息公司人员行为的规范。通过签订廉洁协议等方式,加强对软件信息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管理,明确其法律责任,防止其利用工作之便进行统方或为医药营销人员统方提供信息数据便利。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8
医院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的,而是要求各职能科监督指导工作到位,考覈办法确实按照要求执行,才能真正达到医院各项工作处于质量不断控制、不断改进、提高的新局面,同时要医院的每个人明白:质量与效益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两条轮子,只注重一面就会使医院这辆车轮偏离前进的方向。希望大家携起手,肩并肩,为医院的事业发展再创佳绩。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实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围绕“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发展思路,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统筹协调推进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和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医德好、技术精、服务优的医疗队伍。通过创建与达标活动,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年版)》(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通过三级医院的创建和达标过程,实现医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全面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全面达到国家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三、组织保障
(一)创建组织:创建工作实行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医院职能部门及各科室各司其责的工作责任制。
职责:负责收集各科室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工作小组报告;汇总各科室创建工作信息和资料准备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向工作小组汇报;定期查阅各临牀医技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创建资料是否完整,指导完善创建工作资料台帐;定期向工作小组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正式评审前的申报、汇报材料以及所需的各种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二)创建实施:全院各科室要根据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时进行布置、落实;加大督促指导、检查考覈力度,做好创建任务分解以及创建计划的实施、自查整改、评审迎检工作;完善资料的收集、建册和归档工作。
(三)分工落实:全院各科室在医院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成立创建工作小组,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具体负责下,责任到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本科室创建计划、医院阶段性工作安排及相关资料准备工作。
(四)表率作用:医院党羣团组织要在创建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凝心聚力,羣策羣力,为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3月)
1、医院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布置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性、步调一致,上下齐心,通力合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使全院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创三级中医医院关系着医院的前途和命运,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中。
2、将“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与创建三级中医医院紧密结合,全院各科室按照医院创建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创建工作计划与落实措施,召开条口、部门、科室会议,组织学习《实施细则》及医院实施方案,做好层层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信心。
3、宣传科要根据阶段性的创建工作重点,多形式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创建氛围。
4、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对目标任务和分值进行细化、分解,并落实到分管院长和责任科室、责任人。
5、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和全院各科室,要结合医院阶段性工作和具体情况,及时召开各类专题会议,适时研究、分析,制定工作策略。
6、各科室从现在开始应注意收集创建工作软件资料,逐步完善创建台帐。
(二)学习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1、重点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掌握《评审标准》和核心指标的各个要素,按照要求,逐条落实,做好医护质量、安全及科室管理工作。
2、参观学习,选择近两年新申报成功的三级中医医院参观取经,学习好的做法和工作经验,加深对评审标准的进一步理解。
3、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医院分级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指导我院的创建工作。
4、创建办公室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创建计划和工作日程表,并按进度逐项实施。
5、编辑《科室(病区)主任管理手册》,按要求认真填写。编辑创建三级中医医院职工《应知应会》手册,组织人人学习。拓展“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内涵,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计划。
6、责任领导或责任人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内容、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梳理创建工作思路。结合科室管理职能,逐条比对,找出差距,落实措施,做好自身及分管科室的创建工作。
7、院主要领导与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布置实施创建方案中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调动全院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步调一致,上下齐心,通力合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三)查找问题阶段(20xx年9月-12月)
1、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要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及“二甲”复审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比对,找出差距,研究和解决难点问题,把本科室、本专业要求的全部标准认真分析、责任到人。尤其对差距较大的项目,要有专人负责,限期整改。需要院部解决的问题或项目,要列出问题清单及解决建议和意见,由分管的职能部门汇总,报创建办公室。
2、责任领导或责任人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认真梳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形成书面报告。
3、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创建办召开会议,了解创建工作情况,以及需要医院帮助和支持的工作。
4、创建办公室负责督查、协调各科室创建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需要由医院帮助解决的困难及问题,反馈整体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申报资料的汇编。
5、围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和“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工作,开展自查,
6、创建领导小组根据自评结果、医院阶段性工作及具体情况,适时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整改提高阶段(20xx年1月-6月)
主要工作内容:逐条整改查找出来的问题;完善各种文字软件材料和台帐;检查科室《管理手册》的填写情况;进行创建工作应知应会考试考覈。
1、主要任务
(1)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要求,初步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2)创建工作组了解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对照标准找准存在差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举措。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抓好每月工作重点和检查考覈。
(3)全院各科室要加强培训学习,使每位职工掌握自己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评审标准,并自觉按照规范严格执行。
(4)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做到每月有重点,每月有检查,每月有改进,并在做好本部门达标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负责分管范围内科室的专业达标工作,加强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争每一个项目达标不失分、少失分。
2、具体措施
(1)全面建设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医院文化,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统一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秉持“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倡导“传承、创新、厚德、济世”的中医医院院训,打造“精、诚、仁、和”的中医医院精神,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立足岗位,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2)实施规范管理。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执行,医疗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输血及医疗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及时记录,努力提高内涵质量。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与常规,认真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医院工作制度》。
(3)完善医院三级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并认真履行职责。各级质控组织要充分履职,认真开展质控活动,质量记录要反映出计划、实施、控制、评价、反馈、改进的全过程,尤其要反映出环节质量的控制过程、质量的持续改进近程;充分发挥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设备、药事、医院感染、教学、科技等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科室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作用,明确分工,落实职能,协助科主任把好质量关,确保内涵质量达到标准。
(4)加强细节管理,强化零缺陷意识,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全院各职能部门、各科室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细节管理,强化人人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做细、做实、做严各项工作。加强基础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把缺陷管理作为最基础的管理手段,逐步形成“零缺陷”的常态管理模式。要以查找缺陷为手段,以整改缺陷为目标,持续提升院科二级管理水平。
(5)强化中医药特色内涵,统筹协调,推进学科建设。中医药特色及优势是我院发展的长期战略,各科室各学科要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契机,围绕《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对照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测评,提出本科室本学科的规划、发展中医药特色的规划、深化内涵建设的规划,并落到实处。以加快推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促进医院各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6)强化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认真落实“三基三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学习,切实抓好行风整治和民主评议工作,强化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的意识和能力。
(7)开展优质服务和诚信、志愿等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全院干部职工要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改善服务方式,重视对出院病人回访、病人意见箱、12345投诉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落实措施、持续改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8)加强财务管理,改善基础保障设施。认真落实三级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住院环境、后勤配套实施的改造,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着力为病人及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3、工作要求
(1)全院各科室要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把本科室、本专业要求的全部标准排项分析,逐条落实。各科室、各专业无权放弃任何一个项目的分值。
(2)全院各科室要认真执行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医院工作制度,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执行、医疗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成份输血及医疗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要及时记录,提高内涵质量。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长抓不懈,保证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行政后勤部门保证为临牀提供优质的服务。
(3)各级质量管理组织要充分履行职责,认真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管理记录要反映出计划、实施、控制、评价、反馈、改进的全过程,尤其要反映出环节质量的控制过程、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
(4)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覈及徒手心肺复苏要人人达标。
(五)督导检查阶段(20xx年7月-12月)
分成五个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分组情况如下:
1、内科系统考评组:佘德军同志任组长,李健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内科系统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2、外科系统考评组:秦峯同志任组长,宋扬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外科系统创建工作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3、医技考评组:徐小平同志任组长,吴德平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医技、药械系统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4、护理系统考评组:王维翠同志任组长,张顺凤同志任副组长。负责护理系统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5、综合考评组:吴绍钦同志任组长,周晓霞同志任副组长。负责行政职能部门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6、创建工作小组和办公室汇总督导工作报告,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7、召开创建工作汇报会。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召开会议,听取5个考评小组的考评结果汇报,研究分析创建工作阶段性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和措施。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9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整体实力的体现,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诊疗,使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持续改进,保障“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创建优质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开展以“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提高质量,保障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
一、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重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方针,通过开展以“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提高质量,保障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达到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增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活动办公室设质控科
主任:联系电话:
职责:负责医疗质量月活动安排,各项活动工作的协调,活动进展汇总、汇报,活动总结。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8日-20XX年4月18日
四、重点活动安排
(一)开展全员医疗质量教育,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意识。
规范保安全,质量谋发展,服务促和谐。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的基础,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全院职工要清醒的认识到医疗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严抓质量,形成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院职工人人参加学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与文化,自觉遵守规范,持之以恒,持续改进。
召开院长办公会、专题会安排部署医疗质量安全活动月的具体要求,保证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
(二)加强全院质控体系运作,保障质控人员待遇。
按照医院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实施方案及院质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全院质控体系有效运作,各级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克服一切困难,切实履行其应尽的责任,各科室必须将质控人员待遇制度化,质控工作考核量化,保障质控人员待遇,提高质控工作质量,充分调动起工作积极主动性。
活动月期间质控科组织对全院各科质控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质控人员工作职责,病历、处方等各项质控标准、科室质量控制运行程序、质控工作记录。
责任部门:质控科
(三)细化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目标。
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患者安全管理要求,对我院确立查对识别患者身份、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防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十项患者安全管理目标的管理进行细化,优化流程,保障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保障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实现。
责任部门:医教科、护理部、感控科、药剂科
(四)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使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了解掌握“品管圈”这一先进的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检查表、散布图、层别法、直方图、要因图、帕拉图、控制图七种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为医院全面开展品管圈管理工作及等级评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责任部门:护理部
(五)开展合理用药系列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为基础,开展合理用药系列培训,规范处方行为与处方点评,提高药学人员在处方审核及点评等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培训,科室组织学习及自学基础上,组织开展临床、药剂部门参加的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具体安排如下:
1、竞赛时间:20XX年4月14日-4月18日
2、参加人员:设6支参赛队,每队3名参赛队员。
3、竞赛内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的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的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及《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管理法律法规。
4、竞赛形式:设必答、抢答和风险选答三种形式现场竞技。
责任部门:药剂科、医教科
(六)开展三基理论技能培训与岗位技能大练兵。
为进一步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急救操作技能,强化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开展全院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考核与岗位技能大练兵。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24日-4月14日
2、参加人员:全院45岁以下医护人员。
3、考核内容:新版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
4、考核形式:集中培训,分科室集中训练,集中考核。
责任部门:医教科、护理部
(七)规范诊疗操作,提高医疗质量。
各科室组织学习各专业《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新版教材及卫生部发布的诊疗规范标准,科室开展临床路径标准,对照标准规范落实,提高临床路径与各项操作规范执行,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责任科室:各临床、医技科室
(八)遵守核心制度,加强医患沟通。
各科室加强核心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危重、疑难、死亡病历讨论、术前讨论、危重抢救、知情同意制度,保障各种医疗文件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全院医务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加强医患沟通,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防范医患纠纷。加强对入院3日未确诊、急危重症、病情变化、手术前后、特殊检查治疗、二次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使用高值耗材,自费药品及有纠纷倾向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做好沟通记录,严禁走过场,流于形式,避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科室每周安排有针对性的医疗质量自查自纠,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科室每周进行督导检查,检查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并提出整改意见。
(九)总结表彰
20XX年4月下旬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活动月总结表彰,对具体活动获奖者进行现场表彰奖励,对各部门开展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各科室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各科室加强对医疗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文件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
(二)各部门、科室认真研究细化各项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使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在职工队伍中引起反响,使每一位就医患者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服务态度的转变。
(三)各科室要认真组织理论技能、规范指南、规章制度的学习,科室、个人做好学习记录,科主任、各职能部门要进行检查、考核。
(四)各科室、部门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总结向活动办公室汇报,活动办公室汇总后向院领导汇报。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10
为继续扎实推进“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别是20xx年新年将至,为进一步加强两节期间的医疗安全管理,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促进医疗机构深入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二、组织领导
成立“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医政科,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范围
区属各医疗机构,重点是公立医疗机构
四、活动内容
(一)总体要求
1、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2、落实医疗安全监督、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
3、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4、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
5、有明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并组织实施。
6、医院有健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有专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并能够落实;有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解到科室与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
7、区属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职责。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工作重点明确,有具体政策出台,并有措施及督导落实的内容。
(二)检查重点
1、急诊室。急诊室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2、爱婴病房。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3、手术科室和麻醉科。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4、药房。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的药品、精神的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5、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
6、护理管理。
(1)护理管理组织。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有明确的护士管理规定,有护士的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同工同酬。对各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3)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临床护理管理。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措施到位。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对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具体,记录规范完整。护理管理部门对急诊科、母婴病房、手术室、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改进;保障监护仪的有效使用;保障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重点检查护理单元质量与安全管理(急诊、手术室、供应室)。
7、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医院的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落实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母婴病房、产房、内窥镜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开展耐药菌株监测,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职工安全。
五、组织实施
(一)各医院自查阶段
医院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xx年版)》、20xx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和本方案要求,开展医疗安全自查活动,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
(二)我局检查阶段
我局组织开展对区属各医疗机构医疗安全检查工作,并对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进行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要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的生命线,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诊治、规范操作、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深入开展医疗安全大检查,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制。各医疗机构要针对医疗核心制度和法律法规知识有计划、有内容的开展一次全员“医疗安全教育周”活动,提高全体医护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疗安全。各医疗机构要制定本单位医疗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着重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和医疗安全事故防范。
(三)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各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医疗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各医疗机构要切实开展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医疗安全大检查,查找漏洞及时补救,防患于未然。要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逐一进行排查,对自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五)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各医疗机构要认真、全面地开展自查自纠,卫生行政部门在此基础上开展督导检查,特别是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要进行重点检查,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加强宣传,及时报送信息。各医疗机构要进行广泛动员和宣传,让医护员工通过20xx年-20xx年“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的实施,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于《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 (10篇)》特别声明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 (10篇)》更新日期为:2024-09-29 21:22:11;目前浏览的小伙伴达到56,1234啦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以及网站收录)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想了解查找更多模板大全可以直接搜索查询。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1234啦:致力于优质、实用的网络站点资源收集与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1234la.com/a/3597.html